“死磕”氢能源的日本,是如何输掉新能源未来的? 每日观点
在新能源汽车圈,一直有一个呼声很高的说法,就是说纯电动只是新能源的过渡期,氢能源电池才是最终形态。但同时也存在很多对立的声音,很多人对它是嗤之以鼻,认为十年内都不会在汽车上看见它的应用。
(资料图片)
自从全球都在大力发展新能源以来,氢能源,一直都是备受争议的存在。
大众前任CEO赫伯特·迪斯曾公开唱衰氢能源汽车,称他背后的物理学根本就不合理,完全无法应用。马斯克更是激进得将其批为“智商税”,把它用在汽车上就是一个愚蠢的选择。
但有一个国家,却愿意为了氢能源,押上国运、赌上国本,就是日本。那这个国家现在过得怎么样?
对于日系汽车品牌来说,2022年如同噩梦一般。
2022年全球汽车出口量榜单上, 日本以380万辆位居第一,中国紧随其后,两者相差仅不到50万辆。仅从这个结果来看,大家会疑惑,全球第一还不好吗?但是,稍微对比一下你就会发现,2022年日本汽车的出口量比2021年下降了15%,而中国,则增长了55%。
再看近一点的,刚刚过去的一月,混的最惨的也就是日系车了,三大日系品牌——丰田、本田、日产无一例外遭遇了滑铁卢。
按照这个发展,2023年就会成为中国超越日本,夺得全球最大汽车出口国的头衔日子。
而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呢?最大的“功臣”,就是新能源。
2022年中国累计出口新能源车100万台,仅11月就达了15万,同比增长91%。如果把这个出口榜单细化到新能源的话,比亚迪是稳稳坐住了龙头,中国品牌占据了大半个江山。而日本,甚至已经跌出了20名之外,跟中国已经不可同日而语了。
其实,说起新能源,日本起步是最早的,专利也是最多的,甚至被誉为“电池技术上的王者”。但为什么如今只能被其他国家牢牢踩在脚下,眼看着市场被瓜分呢?
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,日本在电池领域一直是种霸主的存在。之所以走下神坛,还是“聪明反被聪明误”,算计来算计去,结果把自己给搭进去了。
要知道,日本研究氢能源和德国不一样,他们研究的就是一个技术。他们呢只管把专利牢牢抓在手里,至于氢气嘛,各国都会去生产。一旦氢能源发展起来,有了应用场景,有了需求,卡了技术脖子的他们,就能疯狂割各国的韭菜,他们日积月累的配套技术就能直接变现了。
日本想得很美,甚至把发展氢能源提高到了国家的层面。在政府支持下,日本氢能源技术是一骑绝尘,掌握了全球超过80%的专利。
但有一个最关键的问题,谁来制造环保的氢气,谁去滤清呢?他们把电解水制氢想的很简单,但其实这个上限技术一直没什么突破,而且成本还相当的高。日本是把最难的部分留给了其他国家。
要解决这个问题,只能靠大规模的砸钱、补贴,其次就是要有足够大的市场,才能把成本降下来。但日本,你也知道,他是个小国,他砸不起,只能等其他国家来砸。但你又把大部分的专利都牢牢掌握在手里,谁乐意去当这个冤大头?而且对于其他国家来说,搞电动车显然是一条成本更低选择。
所以日本辛辛苦苦的攒了一手的功夫,最后还是要靠进口石油和天然气才能大量生产。更不要说氢气这个东西,是非常不稳定不安全,运输成本高,建设和维护基础设施的费用也是个天文数字。
那这些费用最后由谁来消化?不还是消费者。而消费者显然也不傻,并不会买账。这就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,车企收不回本,就没钱搞技术、扩大生产,而市场就更没信心,更没人买了。
而这个时候,各国都开始涌入电动车赛道。但日本如果发展电动车,氢能源就会变得更加遥遥无期,这也是为什么日本迟迟不愿意转向电动车,错过了窗口期。
但你不发展,其他国家可不等你。这十年来,中国政府对国内的新能源车企的扶持力度大家都有目共睹。到现在,中国的新能源汽车销量遥遥领先,电池技术也走在前沿。
对于新能源的押注,两者胜负显而易见。但就氢能源和电动两者本身,你能说日本是押错了吗?其实也不见得,氢能源和电池这两条路,如果痛点都解决了,很难说氢燃料电池是不是会更胜一筹。
而日本,为什么输掉了新能源的未来?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是,国家的体量决定了发展的上限。日本国力虽然不弱,但本土市场显然还是太小了。当你的市场足够大时,就有足够空间去尝试不同的发展模式了。